在文物鉴定领域,手持式文博考古分析仪成为了强有力的辅助工具,尤其是基于 X 射线荧光(XRF)技术的分析仪应用广泛。其快速鉴别文物真伪的能力,极大提升了鉴定效率与准确性。
手持式文博考古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基于光谱学。当使用高能 X 射线照射文物样品时,样品中的元素吸收能量,进而释放出具有特征波长的 X 射线。不同元素的特征波长各异,分析仪通过精确分析这些波长差异,就能识别出样品中包含的各种元素及其相对含量,且整个过程无需破坏文物。
在金属文物鉴别方面,该分析仪作用显著。例如鉴定古代金器,它能迅速、精确地测量出金器中金、银、铜等元素的含量。由于不同历史时期金器的合金配比存在差异,通过将检测数据与已知的各时期金属成分标准数据相对比,若元素含量与比例和特定历史时期相符,则很可能为真品,反之则可能是仿品。像对一件声称是唐代的金质佛像进行鉴定,通过分析仪检测其金属成分,发现金含量过高,且银、铜等伴生元素比例与唐代金器工艺特征不符,由此便可初步判断该佛像为现代仿制品。
对于陶瓷文物,分析仪通过分析其中的金属杂质或添加物,能够追溯其产地和年代。不同产地的陶土含有矿物质元素,在陶瓷烧制过程中融入其中,形成专属的 “元素指纹"。以一件宋代青花瓷为例,分析仪检测出其胎体和釉料中含有特定比例的铁、钛等元素,与已知的宋代景德镇窑口陶瓷的元素特征高度吻合,从而为确定其产地和年代提供了关键依据。若检测出的元素特征与该时期、该产地的典型特征相差甚远,那么这件瓷器的真伪便值得怀疑。
在鉴别过程中,需注意一些要点。操作前,要确保分析仪校准无误,使用标准样品进行测试,保证数据准确性。测试时,选择文物表面多个具有代表性的部位进行检测,避免因局部特殊性导致误判。同时,检测人员需具备扎实的文物知识,熟悉不同材质、不同时期文物的工艺特点与元素特征,以便对检测数据进行科学、合理的分析解读。
手持式文博考古分析仪凭借便捷、快速、无损等特性,为文物真伪鉴别提供了科学、高效的手段,在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